陰道微生態處于平衡狀態時,就是健康狀態。但一些內源性或外源性的因素影響,容易導致平衡的破壞,引起陰道感染性疾病。那么影響陰道微生態的因素有哪些呢?哪些我們認為健康的行為,卻在無形中打破這份平衡呢?
影響陰道微生態的內源性因素
(1)月經、年齡及雌激素水平等。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直接影響陰道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影響陰道pH及乳酸菌比例。
(2)在月經期間,其他細菌大量繁殖,而乳酸菌的數量減少或功能變弱。
(3)在妊娠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乳酸菌會占據陰道菌群中的優勢地位。
(4)絕經期,隨著卵巢功能減退,陰道pH逐漸升高,乳酸菌明顯減少。
影響陰道微生態的外源性因素
主要為:陰道沖洗、抗生素、陰道給藥、性生活、經期衛生用品(衛生巾或衛生棉條)等,都會影響陰道菌群的構成。
(1)影響因素之一:抗生素
現在抗生素濫用的現象比較多,沒有醫生的指導而濫用抗生素,有害菌是殺死了不少,但有益菌群也損傷慘重,所以造成菌群失調,也可能引起陰道炎。
(2)影響因素之二:性活動
精液本身屬堿性物質,性生活后陰道pH升高,一次性生活后,需8小時陰道pH才能恢復正常。如一日多次性生活或有多個性伴侶,可使陰道pH一直處于高值狀態,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長,極易增加了致病菌:如滴蟲、淋球菌、梅毒螺旋體、艾滋病病毒、人乳頭瘤病毒等外源性感染的幾率。
有報道顯示滴蟲感染與性接觸次數及性伴侶數量有關,成年處女感染率為零,而不潔性交者或患有其他性病者感染率為70%;也有報道提出細菌性陰道病經常發生于性活躍年齡婦女,更常發生于較早開始性活動,有多個性伴以及曾有或伴有性傳播疾病的女性,在多性伴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無異性接觸史的女性中發病率最低。
(3)影響因素之三:陰道沖洗
有些女性朋友喜歡用洗液沖洗陰道。無論陰道異常與否,把洗液當成了日常用品,殊不知,天天采取陰道灌洗,會使陰道pH升高,不利于乳酸菌的生長,打亂了正常的平衡狀態。所以,天天沖洗愛干凈患上陰道炎也不足為奇。
(4)影響因素之四:衛生用品使用不當
經常使用護墊,由于護墊不透氣,容易滋生病菌甚至導致炎癥的發生。比較使用衛生棉條和衛生巾的女性的陰道菌群,結果顯示,在月經期使用衛生棉條的婦女陰道內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數量增多。
總之,微生物無處不在,陰道也不例外。希望大家知道,陰道微生物的平衡狀態是陰道健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