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 :125300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康復醫院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年1月第12卷第2期
【摘要】
目的 評價乳酸菌陰道膠囊在陰道炎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方法 114 例陰道炎患者 , 根據入院順序及患者的意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 各 57 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抗感染、雌激素等常規治療 ,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乳酸菌陰道膠囊治療 ,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 , 隨訪 6 個月統計兩組癥狀消失情況。
結果 治療 1、6 個月后兩組的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隨訪 6 個月后 , 觀察組癥狀消失率為 96.5%(55/57), 高于對照組的 75.4%(43/5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乳酸菌陰道膠囊治療陰道炎療效顯著 , 可有效提高癥狀控制率。
【關鍵詞】 陰道炎 ;乳酸菌陰道膠囊 ;療效
陰道炎是一種常見女性生殖道疾病 , 幾乎每個成年女性都會罹患一次陰道炎。陰道炎的發生與雌激素減退、念珠菌感染、細菌感染等因素有關 , 危害可輕可重 , 與不良妊娠結局、生殖系統器質性疾病關系密切[1]。陰道炎復發率高 , 易反復發作 ,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 可致性交痛 , 影響夫妻關系和諧。長病程陰道炎還與生殖系統惡性腫瘤關系密切 , 長病程者并發惡性腫瘤風險明顯上升[2]。陰道炎治療方法較多 , 局部用藥療效肯定 , 酸堿均衡法、微生態療法越來越受到重視 , 相較于其他療法更為安全、可靠 , 不良反應少。本次研究采用對比分析 , 以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2 月本院婦科收治的陰道炎患者 114 例入組 , 評價乳酸菌陰道膠囊在陰道炎治療中的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2 月本院婦科收治的 114 例陰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 納入標準 :①年齡18~65 歲 ;②不合并其他嚴重的生殖系統疾病 ;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 :①嚴重的感染性疾病 ;②存在藥物禁忌證 ;③繼發性萎縮性陰道炎 , 如宮頸癌放射治療所致的陰道炎 ;④拒絕參與研究。
退出標準 :①失訪 ;②違反科學研究 ;③選擇計劃外的治療方式 ;④誤漏診。
將 114 例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及患者的意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 各 57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 36~61 歲 , 患者年齡 (48.1±7.2) 歲 ;病程 1 周 ~7 年 , 平均病程 (4.2±1.6) 年 ;陰道 pH 值 (5.4±1.2) ;陰道炎類型 :激素減退性 22 例 , 感染性 35 例 ;32 例進行陰道分泌檢驗 , 假絲酵母菌性 15 例 , 細菌性 10 例 , 滴蟲性 7 例 ;復發 32 例 , 初發 25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 34~60 歲 , 平均年齡 (49.2±3.9) 歲;病程 1 周 ~6.5 年 , 平均病程 (4.5±1.3) 年 ;陰道 pH 值 (5.3±1.1) ;陰道炎類型 :激素減退性 20 例 , 感染性 37 例 ;30 例進行陰道分泌檢驗 , 假絲酵母菌性 13 例 , 細菌性 11 例 , 滴蟲性 6 例 ;復發 31 例 , 初發 26 例。兩組患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根據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疾病類型針對病因治療。細菌性陰道炎給予甲硝唑栓劑 200 mg 塞入陰道深部 , 每晚 1 次 , 連用 7 d;假絲酵母菌感染給予克霉唑栓劑 , 每晚 1 粒 , 塞入陰道深部 , 連用 7 d, 嚴重及反復發作者連用 14 d ;滴蟲陰道炎給予甲硝唑 400 mg 2 次 /d 口服 , 連用 7 d, 性伴侶同時治療 ;雌激素減退者給予雌激素軟膏局部涂抹 , 連用 14 d。4 周為 1 個療程 , 連用 2 個療程。
1. 2. 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乳酸菌陰道膠囊進行治療 , 每晚 2 粒 , 塞入陰道深部 , 連用 7 d。
1. 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的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進行比較。隨訪 6 個月統計兩組癥狀消失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 表示 , 采用 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均無退出病例。觀察組治療前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分別為 (2.23±0.55)、(2.12±0.67) 分 , 治療 1 個月后分 別 為 (0.45±0.37)、(0.16±0.10) 分 , 治 療 6 個 月 后 分 別為 (0.25±0.13)、(0.11±0.05) 分 ;觀 察 組 治 療 1、6 個 月后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治療前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分別 為 (2.36±0.66)、(2.05±0.54) 分 ;治 療 1 個 月 后 分 別 為(0.96±0.34)、(0.37±0.15) 分 , 治療 6 個月后分別為 (0.84±0.56)、(0.46±0.15) 分 ;對照組治療 1、6 個月后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 1、6 個月后觀察組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隨訪 6 個月后 , 觀察組癥狀消失率為 96.5%(55/57), 高于對照組的 75.4%(43/5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論
陰道炎普遍伴有感染 , 微生態環境紊亂、酸堿失衡是導致陰道炎發生、進展的主要原因 , 兩者相輔相成 , 微生態紊亂特別是感染病原菌代謝產物會導致酸堿度變化 , 酸堿度改變會影響生態環境適應性 , 單純的抗感染治療因酸堿失衡 , 抗感染效果會受到影響[3, 4]。本次研究顯示 , 觀察組治療前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分別為 (2.23±0.55)、(2.12±0.67) 分 , 治療 1 個月后分別為 (0.45±0.37)、(0.16±0.10) 分 , 治療 6 個月后分別為 (0.25±0.13)、(0.11±0.05) 分 ;觀察組治療 1、6 個月后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治療前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分別為 (2.36±0.66)、(2.05±0.54) 分 ;治療 1 個月后分別為 (0.96±0.34)、(0.37±0.15) 分 , 治療 6 個月后分別為 (0.84±0.56)、(0.46±0.15) 分 ;對 照 組 治 療 1、6 個 月 后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 1、6 個月后觀察組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一項 meta 分析也得出類似的結論 , 乳酸陰道膠囊治療外陰念珠菌感染 , 總有效率明顯上升[OR=2.43, 94%CI(1.98, 2.98), P<0.01)[5]。隨訪 6 個月后 , 觀察組癥狀消失率為 96.5%(55/57), 高于對照組的 75.4%(43/5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乳酸菌陰道膠囊是一種微生態制劑 , 其治療陰道炎的療效存在許多其他影響因素,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不合理情況 , 主要與不合理的局部以及全身應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有關 , 這些藥物會殺滅乳酸菌[6]。因乳酸菌陰道膠囊的效果肯定、不良反應少 , 社會大眾認可度明顯上升 , 部分醫師在患者及其家屬要求下用藥 , 從而導致不合理的應用[7]。陰道炎的的發生機制較復雜 , 特別是更年期的女性 , 雌激素減退的患者 , 微生態紊亂在陰道炎發生中的所能起到的作用不盡相同。對于感染的患者 , 如何聯合合理的安排微生態制劑、抗生素值得深入探討[8, 9]。對于嚴重的陰道炎 , 使用抗感染治療非常必要 , 可先進行抗感染治療 , 再聯合乳酸菌陰道膠囊鞏固治療 , 避免盲目應用。在日常治療過程中 , 陰道炎患者往往面臨陰道清洗問題 , 外用藥物也可能會影響療效 , 今后有必要完善乳酸菌陰道膠囊合理應用策略。
綜上所述 , 乳酸菌陰道膠囊治療陰道炎療效顯著 , 可有效提高癥狀控制率。
【參考文獻】
[1] 樂杰 . 婦產科學 . 第 8 版 .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13:252.
[2] 徐先梅 . 乳酸菌陰道膠囊配伍雌激素治療老年性陰道炎 100 例臨床觀察 . 青海醫藥雜志 , 2013, 43(10):19.
[3] 韓本高 , 張秀玲 , 劉露錦 . 伊曲康唑和兩性霉素 B 治療真菌感染的 Meta 分析海峽藥學 , 2015, 27(11):71-73.
[4] 柴建華 , 常洪美 , 李煉 . 乳酸菌陰道膠囊輔助治療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中文文獻 meta 分析 .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 2016, 28(1): 94-97.
[5] 張琴 , 陳思路 . 2005-2015 年我國老年性陰道炎藥物治療療效的 Meta 分析 . 上海預防醫學 , 2016, 28(12):895-898.
[6] 鄧波 , 張新 , 李年珍 , 等 . 超說明書用藥的國內外現狀 . 現代醫藥衛生 , 2016, 32(21):3313-3315.
[7] 林曼 . 乳酸菌陰道膠囊治療老年性陰道炎臨床療效分析 . 中國性科學 , 2012(9):39-41.
[8] 蘇倩 , 衛兵 . 乳酸菌陰道膠囊在陰道炎治療中的臨床運用 . 安徽醫藥 , 2013, 17(6):1041-1043.
[9] 溫雙嬌 . 乳酸菌陰道膠囊在陰道炎治療中的臨床運用 . 當代醫學 , 2014, 17(11):104-105.